自成立以来,菲尼克斯电气历经波折,同时也取得了诸多成就。创新引领未来,菲尼克斯电气人勇担历史使命,成就了菲尼克斯电气的百年发展。欢迎了解更多从埃森起家到电气工程领域全球化公司这一过程中的诸多重要里程碑事件。

1923年:Phönix Elektro und Industrie Bedarfsgesellschaft公司开始运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Hugo Knümann想要创办自己的企业。这位商人战前在德国南部工作,但后来回到了家乡埃森。他于1923年创立了Phönix Elektro und Industrie Bedarfsgesellschaft公司。公司目标是进行“电气工程和工业产品分销”。

但在当时,常规经济活动仍是难以想象的。在德国赔款冲突的大背景下,法国军队于1923年占领了鲁尔区;而在德国方面,这场争端最终导致了恶性通货膨胀。只有地产抵押马克的发行终止了这一状况,Knümann方能得以开始运营公司。

位于德国埃森 (Essen) 火车总站附近的菲尼克斯电气办事处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创始人Hugo Knümann
20世纪20年代的埃森俯瞰图
位于德国埃森 (Essen) 火车总站附近的菲尼克斯电气办事处

公司总部最初设于埃森的Huysenallee大厦。公司在20世纪20年代就搬迁到了埃森火车站拱廊下的办公场所。

照片展示了这家年轻公司的发光标牌。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创始人Hugo Knümann

Hugo Knümann,生于1884年,家族世代在埃森从事家具经销业务。

终其一生,他都视自己为商人。因此他并未建立自有生产设施。公司严格意义上是一家销售企业,Knümann每天都忙于争取订单和推销产品。

20世纪20年代的埃森俯瞰图

20世纪20年代是德国鲁尔地区煤炭、钢铁产业的黄金时期。工业化也促进了埃森市贸易和商业的发展。Knümann的诸多重要客户均位于火车总站附近。

1928年:接线端子的发明

Hugo Knümann在1928年迎来了一场改变命运的相遇,他结识了莱茵集团 (RWE) 工程师Heinz Müller。Müller向他介绍了10位陶瓷端子产品,然而囿于其端子的性质,产品使用十分不灵活。Knümann由此得到灵感,即将端子分开并单独排列,打造出安装在DIN导轨上的接线端子。这预示着接线端子的诞生。正如后续专利说明书所述,接线端子的发明者是Hugo Knümann。

首款可装配到DIN导轨的菲尼克斯电气发电站专用接线端子
1930年前后的RWE广告
标有RWE-Phönix印记的接线端子
首款可装配到DIN导轨的菲尼克斯电气发电站专用接线端子

原始专利文件已不复存在。但后来的专利文件提到了更早版本产品,并称Hugo Knümann为发明人。

1930年前后的RWE广告

莱茵集团 (RWE) 是德国的重要能源供应商之一,也是Knümann早期客户中的一员。

此为1930左右的莱茵集团发光标牌。

标有RWE-Phönix印记的接线端子

首款接线端子标有 "RWE-Phönix" 印记,展示了莱茵集团 (RWE) 与这家年轻公司的紧密联系。

1943年:战争爆发后搬迁至布隆伯格

20世纪30年代,Knümann的公司(当时名为Phönix Elektrizitätsgesellschaft)已雇有十多名员工。但就和许多公司一样,Phönix也未能幸免于纳粹时代的动荡。根据现有的零散记录,Knümann及其员工并未积极参与政治。随着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许多客户向公司反映存在特殊的“紧迫性”,此时武器生产是特别优先事项。

战争也波及到了埃森,公司总部在1943年3月13日遭到轰炸袭击。Knümann决定搬迁公司,他通过亲戚偶然发现了位于东威斯特法伦-利普 (Ostwestfalen-Lippe) 的宁静小镇布隆伯格。公司在小镇的市政中心开始了临时生产作业。

埃森 (Essen) 火车总站的战后照片
纳粹时代的埃森
Ursula Lampmann
埃森 (Essen) 火车总站的战后照片

对埃森市的猛烈轰炸迫使该地公司总部撤离。Hugo Knümann的侄子是Trumpf巧克力工厂的旅行推销员,经常四处走动,显然是他提供了有关搬迁到一家位于利普地区布隆伯格镇餐馆落脚的决定性线索。

纳粹时代的埃森

埃森的矿产和克虏伯公司是战时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粹宣传这座城市是“德国的武器工厂”。这是摄于1949年的关税同盟煤矿照片。

Ursula Lampmann

1937年,17岁的Ursula Lampmann入职Phönix Elektrizitätsgesellschaft公司,成为一名商务文员。

她最初负责办公室工作,但很快就在1943年搬去布隆伯格之际获得了业务上的代理权。此后数十年间,她在公司建设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953年:全新起点

通过一位专利律师,Hugo Knümann在战后结识了电力工程师Josef Eisert。在Hugo Knümann于1953年去世后,Eisert和Ursula Lampmann接管了公司。Eisert此前在西门子公司担任高级职务,致力于开发工作,拥有诸多接线端子专利并于1949年加入公司。

在Josef Eisert的带领下,公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这家纯销售公司逐渐具备自行生产能力,很快在布隆伯格建立了工具车间、塑料件生产设施、螺钉车削车间、组装设施、金属加工车间、仓库和物流点。

站在布隆伯格市政中心前的菲尼克斯员工
展会上的Phönix Elektrizitätsgesellschaft公司
位于其办公室的Josef Eisert
站在布隆伯格市政中心前的菲尼克斯员工

菲尼克斯部分员工站在布隆伯格博格海姆市政中心前,该建筑是公司最初所在地。

在此期间,主要事务由女性决定。当时的时代主旨是实用主义,大厅充当装配区,地下室的保龄球场则改造成小型零件仓库。

展会上的Phönix Elektrizitätsgesellschaft公司

战后,Phönix Elektrizitätsgesellschaft公司参加了许多展会。Josef Eisert在此时结识了来自藻厄兰 (Sauerland) 地区的企业家Ernst Noelle和Eugen Berg。据说他们就电气产品的生产进行了积极交流。双方以展会交流为契机开始了密切合作。

位于其办公室的Josef Eisert

工程师Josef Eisert在菲尼克斯电气内部提出了深度整合内部附加值的理念。

时至今日,公司几乎自行生产其产品所需的一切物料,从机械设备到工具,乃至螺钉均有涵盖。

1957年:来往于埃森和布隆伯格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Phönix Elektrizitätsgesellschaft公司就从位于附近德国藻厄兰 (Sauerland) 地区的Noelle & Berg公司采购生产所需的冲压件和折弯件,该公司现在是设于吕登沙伊德 (Lüdenscheid) 的子公司Phoenix Feinbau。与Noelle & Berg公司的合作标志着菲尼克斯 电气集团的发端,也是摆脱供应商限制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第一间厂房建于1957年,位于布隆伯格的Flachsmarkt。此处最初设立了热固性冲压车间、螺钉车削车间、组装设施和物流点。这也意味着公司决定留在布隆伯格。1966年,先前留在埃森的管理团队也搬到了Flachsmarkt处的厂房。

Noelle and Berg公司
Phönix Elektrizitätsgesellschaft公司学员,1957年
菲尼克斯电气的第一间厂房设立于布隆伯格Flachsmarkt
Noelle and Berg公司

Noelle and Berg公司的产品系列最初包括烛台、饰板、垫圈和接触件。

公司在1955年与Phönix Elektrizitätsgesellschaft合并。

Phönix Elektrizitätsgesellschaft公司学员,1957年

为确保人员方面的自主独立,Phönix Elektrizitätsgesellschaft公司自1957年起着手培训内部技术工人:Erhard Hönig(后排左三)和Helmut Conrad(右二)是公司的第一批学徒。他们学习了工具制造相关技艺。

菲尼克斯电气的第一间厂房设立于布隆伯格Flachsmarkt

首间厂房选址定于布隆伯格,设在Flachsmarkt。新厂房相继拔地而起。

1975年:下一代崛起

Klaus Eisert于1961年毕业,随即入职公司。他起初担任开发设计工程师一职,后调任至布隆伯格,在1966年接管了销售和营销工作。在他之后,其兄弟Jörg Eisert (†) 及Gerd Eisert (†) 相继于1962和1972年进入公司。Jörg Eisert负责生产工作,随后担任Phoenix Feinbau公司的管理职位。Gerd Eisert的加入则让国际业务真正蓬勃发展起来。他建立了一系列国际办事处和子公司。

到1975年Josef Eisert去世时,他已拓展了接线端子产品系列,通过机械制造建立公司自有生产线,使公司摆脱了供应商的限制。当时厂区楼宇已有11栋。此后,Eisert三兄弟和Ursula Lampmann (†) 一同接管了公司。

Josef Eisert和其子Jörg
报纸上的Phönix Klemmen广告
FC Phoenix公司足球队
Josef Eisert和其子Jörg

Josef Eisert(中间)和其子Jörg(右二),上世纪60年代。

1979年,Jörg Eisert在从布隆伯格去往吕登沙伊德的途中车祸身亡。

报纸上的Phönix Klemmen广告

广告方面亦有所创新。公司当时的名称还是Phönix Klemmen,对自身的良好发展充满信心。

FC Phoenix公司足球队

Eisert三兄弟还效力于公司自有足球队FC Phönix。

1987年: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推出INTERBUS现场总线系统

适用于印刷电路板的MKDS微型接线端子亮相于1974年德国慕尼黑电子展,随后成为印刷电路板标准螺钉连接的范本。MKDS的成功标志着“绿色”电子设备项目的开始。产品组合不断向电子设备方向发展。固定式连接器、插拔式连接器、转换器以及其他诸多电子产品也相继投产。电涌保护产品则在1983年问世。

INTERBUS现场总线系统亮相于1987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该产品为菲尼克斯电气的工业联网奠定了基础。此串行数据传输网络可实现从传感器到控制器的跨系统开放式传输,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系统。

Phönix Klemmen标牌替换为Phoenix Contact
菲尼克斯电气在1994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的共享展位
展台上展出的TRABTECH电涌保护技术
Phönix Klemmen标牌替换为Phoenix Contact

Phönix Klemmen于1981年改名为Phoenix Contact。新名称确保品牌实现统一应用。英文名称明确展现了公司的国际化定位。

菲尼克斯电气在1994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的共享展位

菲尼克斯电气借助INTERBUS抓住了时代的本质需求:公司与其他中型企业联合成立“工业网络联盟”,以促进该领域的发展。此为1994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的共享展位。

展台上展出的TRABTECH电涌保护技术

为保护敏感型设备和系统电子器件免受电涌电压影响,菲尼克斯电气研发了轨道安装型吸收技术设备,产品命名为TRABTECH并于1985年开始销售。

1990年:菲尼克斯电气集团的发展

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稳步发展。两德统一后,德国销售网络扩展到新加入的联邦州。Gerd Eisert不辞辛劳地走遍世界,致力于建立业务关系和寻找销售伙伴。

自1981年在美国设立第一家国际子公司以来,销售公司已遍布各大洲。1994年,独立测试机构Phoenix Testlab在布隆伯格成立。该机构在接下来数年间获得了各类测试认证的资格。千禧年后,菲尼克斯电气凭借自有控制技术以及后续与KW Software集团公司的密切合作,打造出整条自动化价值链。

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南京子公司的奠基仪式
位于巴德皮尔蒙特 (Bad Pyrmont) 的Phoenix Contact Electronics公司俯瞰图
Phoenix Testlab
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南京子公司的奠基仪式

仅在20世纪90年代,菲尼克斯电气集团的规模已扩张至21个子公司。菲尼克斯电气于1993年在中国南京等地成立子公司。

位于巴德皮尔蒙特 (Bad Pyrmont) 的Phoenix Contact Electronics公司俯瞰图

菲尼克斯电气于1994年在德国巴德皮尔蒙特 (Bad Pyrmont) 设立了自有电子器件生产基地。这家位于温泉小镇的子公司专门从事电子模块与自动化技术的开发和生产。

公司在1996年引入表面贴装技术 (SMT) 这一全新制造方式,用于自行组装印刷电路板与元件。

Phoenix Testlab

菲尼克斯电气集团测试实验室设立之初的名称是EMC Test(电磁兼容性)。该独立实验室在1998年改名为Testlab并运营至今。

实验室现还负责冲击、安全、振动和热测试,以及各种环境因素影响的测试。

2001年:21世纪的菲尼克斯电气

2001年,股东任命了四名新执行董事会成员,他们于2005年受命担任总经理,肩负重任。公司命运由此托付给了数位成员。执行董事会扩张是对增长方向的明确表态,旨在于21世纪担负起更多责任。

竞争力中心(布隆伯格、巴特皮尔蒙特、哈里斯堡、南京)
销售额首次超过10亿
PCWORX——首款自动化软件
竞争力中心(布隆伯格、巴特皮尔蒙特、哈里斯堡、南京)

菲尼克斯电气于2005年设立首个竞争力中心。这标志着公司朝深入国际化发展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全球销售网络建立完成后,德国方面将不再统一提供服务,而是由当地(最初在亚洲和美国,后来在印度)机构提供相应服务。

销售额首次超过10亿

2007年,菲尼克斯电气销售额首次突破10亿欧元,确立了其全球化公司的地位。

PCWORX——首款自动化软件

新千年之后,自动化软件即已成为菲尼克斯电气产品组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类产品是实现高效自动化的关键,并贯穿从项目规划到工厂运行的整个增值过程。了解首款自动化软件PCWORX。

2015年:为未来设定航向

2015年,Klaus Eisert辞去管理股东职务,致力于建设菲尼克斯 电气咨询委员会。Frank Stührenberg接任首席执行官。

依托内部新业务领域组织部门,菲尼克斯 电气探索并研发新业务模式,特别是数字业务模式,并投资表现亮眼的内外部初创企业。这意味着菲尼克斯电气现下可为电动汽车、技术教育、测试和认证服务、传感器技术、增材制造和智能服务领域的公司提供支持。

位于德国帕德博恩的Phoenix Contact Power Supplies GmbH
PLCnext——全新开放式生态系统
大功率充电技术 (HPC) 快充系统
位于德国帕德博恩的Phoenix Contact Power Supplies GmbH

菲尼克斯 电气在2014年于帕德博恩设立了新公司。Phoenix Contact Power Supplies GmbH在此地为一系列应用和领域研发创新型定制电源解决方案。

PLCnext——全新开放式生态系统

菲尼克斯电气借由PLCnext开创自动化新时代。全新的开放式生态系统涵盖硬件、模块化工程软件、全球性社区和数字化软件交易平台。

大功率充电技术 (HPC) 快充系统

2016年,菲尼克斯 电气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展出了采用HPC技术(大功率充电技术)的全新快充系统。

2023年:赋能全电气社会

自1923年成立以来,电气化一直都是菲尼克斯 电气的核心专业领域。21世纪的菲尼克斯 电气致力于赋能“全电气社会”,让未来可再生能源价格经济实惠、供应充足。除了持续生产和使用可再生能源,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智能化和网络化系统降低对一次能源的需求,也是实现可持续性未来的关键因素。

为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按需使用,需要驱动行业耦合的电气化、网络化和自动化解决方案和技术。菲尼克斯 电气专注于“全电气社会”相关解决方案。

公司员工多达20,000余名,全面产品组合和对解决方案业务的高度专注亦带来强劲增长,所有这些都助力实现全电气社会。

菲尼克斯电气标志:百年征程攻技术,世纪奋进求创新
菲尼克斯电气执行董事会:Axel Wachholz、Torsten Janwlecke、Frank Stührenberg、Frank Possel-Dölken博士、Dirk Görlitzer、Ulrich Leidecker
德国布隆伯格菲尼克斯电气总部全电气社会园区的创立
菲尼克斯电气标志:百年征程攻技术,世纪奋进求创新

2023年,菲尼克斯 电气将在全球范围内庆祝一个重要周年纪念日。百年来,技术与人员上的联结帮助我们发展壮大。以此为契机,我们为构建可持续的未来宜居社会创造条件。

菲尼克斯电气执行董事会:Axel Wachholz、Torsten Janwlecke、Frank Stührenberg、Frank Possel-Dölken博士、Dirk Görlitzer、Ulrich Leidecker

2023年周年的菲尼克斯电气执行董事会。

德国布隆伯格菲尼克斯电气总部全电气社会园区的创立

园区展示了可用于实现行业耦合基础理念的产品和技术。园区对公众开放,旨在传授知识,为可持续发展创意提供灵感。